日本醫院病床出現供需不匹配
2019/06/19
日本的病床出現供需不匹配現象。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預測,到2025年面向重症患者的「急性期病床」與其需求量相比超出18萬張,而康復用的「恢復期」病床數不足18萬張。高齡患者的康復需求提高,病床的使用轉換卻沒有進展。高額的急性期病床若持續超出需求的話,日本的醫療費用有膨脹的可能。
主要用於治療重症病人的「高度急性期」和「急性期」的病床,由於需要優厚的醫療,所以配備了大量的醫生和護士。其費用比「恢復期」病床更費錢,醫院收取的治療報酬豐厚。
![]() |
日本厚生勞動省認為從2025年左右開始,「團塊世代」(指日本1947-1949年嬰兒激增時期出生的一代)將迎來75歲以上年齡段,「恢復期」病床的需求不斷提高,正在推進將「急性期」病床轉變為「恢復期」病床的政策。這也有改變輕症患者使用「急性期」病床的低效醫療狀況的目的。日本各地方也制定了「地區醫療構想」,對各醫院病床的削減政策和轉換策略進行調整。
但是,日本厚生勞動省要求醫院對2025年的預計病床數的進行匯總後,結果發現與目標的偏差很大。
「高度急性期」和「急性期」的病床數量到2025年,需求被認為減少到53.2萬張,但卻預計屆時仍有72萬張。「恢復期」的病床數量目標是增加到37.5萬張,但只能增加到19.2萬張。
轉換和削減之所以沒有進展,是因為自治體運營的公立醫院和日本紅十字會等公共醫院在迴避改革。在公立、公共醫院中,「急性期」病床佔到一半以上。
其背景是「急性期」是高度醫療的形象深入人心,醫院方面也願意以其自稱。公立醫院甚至在同一市町村內的遷移也會引起居民的反對,對改革持消極態度的人多。也有醫院擔心報酬豐厚的「急性期」病床減少會導致收入減少。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 |
![]() |
HotNews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8646.99 | -109.87 | 01/22 | 11:35 |
日經亞洲300 | 1874.70 | -8.19 | 01/22 | 11:49 |
美元/日元 | 103.53 | 0.01 | 01/22 | 11:44 |
美元/人民元 | 6.4662 | 0.0051 | 01/22 | 02:44 |
道瓊斯指數 | 31176.01 | -12.37 | 01/21 | close |
富時100 | 6715.420 | -24.970 | 01/21 | close |
上海綜合 | 3605.5939 | -15.6702 | 01/22 | 10:34 |
恒生指數 | 29685.59 | -242.17 | 01/22 | 10:33 |
紐約黃金 | 1865.3 | -0.6 | 01/21 |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