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日本以及歐盟(EU)於3月13日就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申訴。這是日本第一次向WTO提起針對中國的訴訟。在通過中日2國間談判難以找到解決途徑的背景下,考慮到中國在類似的貿易者爭端中曾經敗訴,日本決定與美歐聯手發起申訴。不過爭端處理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
圖為江蘇港口準備出口的含有稀土的土。(KYODO-CFP) |
稀土為混合動力車和節能家電馬達等領域不可或缺的鏑和釹等元素的總稱。此次訴訟對象除了稀土之外,還包括鎢和鉬。
作為世界最大稀土供給國的中國以環境保護等為由加強了稀土出口限制,由此導致稀土價格暴漲。日美歐認為中國限制稀土出口過於任意,違反了WTO協定所允許的限制措施,因此決定提起申訴。
日本經濟産業省高官在3月13日晚間表示「以往案例對這次此次提起申訴的的影響非常大」。今年1月在稀有金屬等的貿易爭端中,中國以敗訴而告終。這是美歐等國就中國限制稀有金屬出口向WTO提起的申訴案件,當時中國方面也是以環境問題等為理由試圖使出口限制行為正當化,與此次限制稀土出口如出一轍。
稀土問題的爆發始於2010年7月。當時中國宣佈將出口額度與上一年相比削減4成。在同年秋季,稀土對日本出口曾長達2個月時間處於停滯狀態,由此導致日本國內的製造業因零部件採購等原因而出現混亂。由於當時發生了東海撞船事件,有觀點認為中國將稀土作為外交牌使用。
稀土出口價格大幅超過中國國內價格的情況已經成為常態。外界認為中國方面正在借助這種情況來吸引日本的尖端産業。由於日本企業努力削減稀土使用量等原因,目前與2011年夏季相比稀土價格出現了略微回調,但與限制出口前相比,依然處於較高水平。
日本政府曾經以提供礦山環境保護技術等為談判條件,再三要求中國放寬稀土出口限制,但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去年年底中國宣佈將對混合動力車等領域使用的馬達用稀土實施重點管理。在宣佈出口額度與上一年持平的同時,將目光瞄準了日本方面削減使用量等舉措推進遲緩的領域。
豐田於去年年底提高了混合動力車「普銳斯」在日本國內的最低價格。而提價理由之一就是稀土價格高居不下。TDK等企業在去年也將使用稀土生産的磁鐵價格談判時間從半年縮短為季度,以更加及時地反映價格變動。
通過向WTO提起申訴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爭端處理首先要在當事國之間進行磋商,在磋商無法解決問題時,成立相當於一審的爭端處理小委員會。有時會發展到相當於終審的高級委員會。在稀有金屬案中做出最終裁決花費了約1年半時間。
日本經濟産業省和民營企業正採取包括今後1~2年繼續削減鏑的使用量以及從廢舊家電中回收利用稀土等措施積極應對稀土短缺。此外,加快替代品開發等也非常重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