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貨負值預示著「後石油時代」加速到來
2020/04/21
美國原油期貨價格在歷史上首次出現負值。這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擴大導致需求迅速消失。由於經濟的結構發生改變,清潔能源的利用增加,世界原本就緩慢邁向「後石油時代」。但是,新型冠狀病毒危機迅速加快了這一進程。以産油國為中心,將明顯動搖世界的經濟和政治。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嚴重性逐步開始被意識到的3月。沙特主導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俄羅斯等未加入的主要産油國構成的「歐佩克+」在維也納召開會議,但旨在展開合作的磋商陷入決裂,産油國打響了「價格戰」。據稱每日達到3000萬桶的供應過剩成為現實。
![]() |
在俄羅斯西西伯利亞的油田地帶進行點檢的工作人員(資料圖、Reuters) |
但是,真正嚴重的問題存在於其他地方。那就是市場對此前勉強維持的産油國的團結和規則的不信任變得明顯。
「歐佩克+」4月除了達成每日970萬桶的聯合減産之外,還與美國等框架外的産油國合作,敲定了總計每日1500萬桶的供給調整。但是,産油國能否真正遵守協議?美國和加拿大的民營企業的減産是否沒有法律問題?市場的疑慮並未消除。
「歐佩克+」表示自7月起放寬減産幅度,但追加減産的壓力或將反而加強。
一度完全放棄在傳統上擔負的産量調節者(swing producer)角色的沙特要恢復市場的信賴並非易事。國營石油企業「沙烏地阿美」在「歐佩克+」達成協定後發佈的5月官方銷售價格(OSP)顯示,面向亞洲維持了大幅降價,彰顯出對於作為主戰場的亞洲的市佔率爭奪,並不打算作出讓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4月14日修訂的《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2020年的增長率下滑3.0%。原油價格的下跌與之相比顯得過度。但是,市場關注的或許並非單純的行情週期,而是長期的結構變化。
世界各地的企業在此次疫情中遇到的居家辦公、零部件供應鏈的縮小等問題也被發現具有很多優點。如果消費國轉向效率更高的能源消費,即使在經濟恢復的局面下,也將不再需要像過去那樣多的原油。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 |
![]() |
HotNews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8242.21 | -276.97 | 01/18 | close |
日經亞洲300 | 1819.41 | -10.17 | 01/18 | close |
美元/日元 | 103.71 | 0.02 | 01/19 | 02:35 |
美元/人民元 | 6.4915 | 0.0117 | 01/18 | 15:42 |
道瓊斯指數 | 30814.26 | -177.26 | 01/15 | close |
富時100 | 6720.650 | -15.060 | 01/18 | 16:35 |
上海綜合 | 3596.2237 | 29.8459 | 01/18 | close |
恒生指數 | 28862.77 | 288.91 | 01/18 | close |
紐約黃金 | 1829.3 | -21.0 | 01/15 |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