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競爭:中美側重不同
2020/02/26
知識和數據等「無形資産」的重要性增強的數位競爭時代已經到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與運營知識産權資料庫的Astamuse公司實施的調查顯示,對10個尖端領域的專利數據進行分析後,美國與中國兩強激烈競爭的格局愈發鮮明。在量子計算機、再生醫療、人工智慧(AI)等備受關注的領域,中美從企業到國家層面展開了開發競爭。
![]() |
谷歌開發的量子計算機(圖片由谷歌提供) |
「谷歌公佈的那個消息很厲害,不過還有反超的機會」,東芝的主任研究員後藤隼人所説的「那個消息」指的是2019年10月谷歌宣佈成功演示了「量子霸權」。谷歌聲稱量子計算機能夠用大約3分鐘完成最尖端超級計算機約一萬年才能完成的計算任務,這一消息震驚世界。
量子計算機被視為人類可開發出的終極計算機。隨著AI的發展,今後數據將迅猛增長,量子計算機成為支撐數據處理的未來計算基礎。全球的研究人員力爭「趕超谷歌」。
日本經濟新聞社與運營知識産權資料庫的Astamuse公司實施的聯合調查顯示,從2017年的量子計算機相關專利申請數量來看,美國佔世界整體的52%,位居榜首。從2000年~2019年度的專利申請數量榜單前10的企業來看,英特爾等美國企業佔5家。
![]() |
在企業榜單中曾位居首位的D-Wave Systems公司于2011年推出全球首臺商用量子計算機。2013年谷歌作為該公司的第2位客戶購買了量子計算機,並從走在量子計算機研發前沿的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招募約翰.馬丁尼斯(John Martinis)教授和學生,正式啟動研發。
D-Wave Systems的量子計算機專注於解決選擇營業的最短路線、製作飛機和電車時刻表等「最優化問題」。另一方面,谷歌開發的則是「通用型量子計算機」,能夠處理各種計算任務,屬於量子計算機的「中心」,世界各國競相開發這種量子計算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8864.32 | -65.79 | 03/05 | close |
日經亞洲300 | 1823.70 | -10.55 | 03/05 | close |
美元/日元 | 108.30 | 0.04 | 03/08 | 07:01 |
美元/人民元 | 6.4958 | 0.0000 | 03/07 | 21:54 |
道瓊斯指數 | 31496.30 | 572.16 | 03/05 | close |
富時100 | 6630.520 | -20.360 | 03/05 | close |
上海綜合 | 3501.9867 | -1.5049 | 03/05 | close |
恒生指數 | 29098.29 | -138.50 | 03/05 | close |
紐約黃金 | 1698.0 | -2.2 | 03/05 |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