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C涉足醫療器械 銷售大腸癌檢查AI輔助系統
(2021/01/12)
-
NEC與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合作,AI判斷癌症和息肉的準確度在90%以上……
-
福建農大日籍教授等發現未受精稻子或可製糖
(2021/01/11)
-

研究發現未受精稻子可以結成含有大量糖液的顆粒。稻子的種植範圍比甘蔗等砂糖原料作物廣……
-
日本發現母親患宮頸癌可能引發嬰兒肺癌
(2021/01/11)
-

據日本國立癌研中心表示,原因是生産時母親的宮頸癌細胞混入羊水,嬰兒啼哭時進入肺裏……
-
日本開發可用於「軟體機器人」的人工皮膚
(2021/01/11)
-

代替人類從事工作的機器人的開發正在推進。由於設想在確保安全性的同時與人類合作,因此機器人的表面有必要採用柔軟且能感知接觸、起傳感器作用的人工皮膚。以往用沒有解決外部電源和柔軟性等問題……
-
光纖容量接近極限,日本領跑新一代研發
(2021/01/05)
-

隨著全球通信量的持續增長,現行的光纖通信網被認為將在2020年代之內迎來容量極限。各國光纖企業推進開發的是稱為「Multi core(多核)」的新一代光纖……
-
日本在研發「下下代蓄電池」,勝過全固態
(2021/01/04)
-

全固態電池被視為新一代電池的頭號種子。而在日本,比全固態電池充電性能和成本更卓越的「下下代蓄電池」的研發也在推進,穩定性增強,而且原料能以低廉成本從海水和地殼中獲取……
-
日企將推出治近視眼鏡
(2020/12/31)
-

近視大多是因角膜到視網膜的距離拉長、焦點出現偏差而引起。日本窪田製藥的眼鏡型産品會在視網膜上投影自主開發的影像,糾正偏差,據悉不會影響患者正常視物,最早21年下半年開始銷售……
-
日本關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發
(2020/12/30)
-

轉換效率達到28%——東京大學的瀨川浩司教授11月宣佈的研究成果受到關注。雖然只是1平方厘米的小型電池,但顯示出卓越的數值。日本提出零排放目標,期待新一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揮作用……
-
中日探測器帶回的樣品可能揭開同一個謎
(2020/12/30)
-

小玉祥司:日本的探測器隼鳥2號從小行星「龍宮」帶回了樣品。在不到10天後,中國的嫦娥五號也從月球帶回了樣品。中日2顆探測器探測的目的地相距遙遠,但有可能包含以相同天體為起源的物質……
-
用基因治療根治癡呆症的研究加速
(2020/12/28)
-

藥物臨床試驗相繼失敗,根治癡呆症的研究目前處於停滯。此時,基因治療開始受到關注。起到推動作用的是基因分析技術的進步。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2020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