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的鋰電池「三國志」
2019/10/14
另外,電池的「貨品化(commoditization)」也産生了巨大影響。相關産業進入了不再以技術實力決勝負、而是大規模設備投資和生産效率提高左右收益的時代,日本企業開始落後。
即使在拉動今後需求的純電動汽車等車載領域,中國企業的迅猛發展也很突出。據調查公司Techno Systems Research統計,截至2013年,松下等日本3大企業掌握世界近7成份額(按容量計算)。但到2017年,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超過松下,奪走世界首位寶座。比亞迪(BYD)等其他中國企業也迅速提高實力。
![]() |
中國的鋰電池製造工廠(湖北宜昌,reuters) |
松下將採取到2020年底與豐田聯合成立車載電池新公司等舉措,以求捲土重來。在電池零部件領域,三菱化學和宇部興産著眼於與中國的競爭激化,2018年初整合了電解液的在華業務。
日本企業也並非看不到光明。如果日本在開發方面領跑的新一代電池的實用化取得成功,有可能再次奪回優勢。預計2020年代實用化的「全固體電池」與鋰電池相比,更容易實現大容量化,同時在輕量化和耐久性方面也具有優勢。
源自日本的鋰電池改變了整個電子産業,但與半導體等一樣,興衰更替的週期很短。吉野的諾貝爾獎對日本來説是好消息,但背後也浮現出如今國際競爭的嚴峻現實。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佐藤雅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9751.61 | 212.88 | 04/13 | close |
日經亞洲300 | 1799.98 | 4.74 | 04/13 | 15:53 |
美元/日元 | 109.60 | 0.15 | 04/13 | 15:47 |
美元/人民元 | 6.5510 | 0.0031 | 04/13 | 07:48 |
道瓊斯指數 | 33745.40 | -55.20 | 04/12 | close |
富時100 | 6889.120 | -26.630 | 04/12 | close |
上海綜合 | 3388.6664 | -24.2813 | 04/13 | 14:38 |
恒生指數 | 28579.25 | 125.97 | 04/13 | 14:37 |
紐約黃金 | 1731.2 | -12.1 | 04/12 |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