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的鋰電池「三國志」
2019/10/14
為鋰離子電池開發做出貢獻的日本旭化成的名譽研究員吉野彰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索尼等日本企業培育了鋰電池的相關市場,推動了智慧手機和純電動汽車(EV)等的發展。不過,如今中國和韓國企業崛起,與日本形成三足鼎立的競爭態勢。日本昔日的光環逐漸褪色,尋找在電池市場生存下去的舉措成為課題。
![]() |
蘋果iPhone上配備的鋰電池(資料,reuters) |
10月9日,確定獲得諾獎的吉野在東京都內舉行的記者會上,不斷有記者提出中韓企業在電池市場崛起等問題。吉野回答表示:「從電池本身來看,確實如此」。但他表示日本在「用於電池的隔離層(絕緣材料)、正極和負極等仍維持著優勢」,吉野在強調日本在電池材料方面優勢的同時透露出對中韓企業追趕攻勢的危機感。
鋰電池1991年由索尼在世界範圍內搶先實現實用化。背後是以吉野所屬的旭化成為代表、各種原材料廠商和電子企業的貢獻。當時是上游的基礎技術和下游的産品開發能力緊密結合的時代。包括東芝和原三洋電機等在內,截至2000年代,日本企業在開發和生産方面可謂一馬當先。
但自2000年代後半期開始,韓國企業首先開始崛起。三星SDI和LG化學迅速增加産能。2010年代後半期,中國企業加入了市佔率的爭奪。以政府的補貼為東風,中國企業在純電動汽車領域迅速擴大了份額。
日本企業的市佔率最早被侵蝕的是智慧手機等消費類。在與中韓企業的競爭中,原本屬於大客戶的日本家電及電子企業在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業務上先後敗下陣來,業務的萎縮和出售相繼出現。
![]() |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8847.98 | -711.12 | 03/04 | 12:46 |
日經亞洲300 | 1832.22 | -40.94 | 03/04 | 12:46 |
美元/日元 | 107.06 | 0.25 | 03/04 | 12:41 |
美元/人民元 | 6.4696 | 0.0027 | 03/04 | 03:41 |
道瓊斯指數 | 31270.09 | -121.43 | 03/03 | close |
富時100 | 6675.470 | 61.720 | 03/03 | close |
上海綜合 | 3520.2410 | -56.6635 | 03/04 | 11:30 |
恒生指數 | 29150.34 | -730.08 | 03/04 | 11:30 |
紐約黃金 | 1715.3 | -17.8 | 03/03 |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