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材料行業也陷信任危機?
2017/11/29
在日本國內的材料行業,東麗是屈指可數的高收益企業,但該公司篡改品質數據一事11月28日被曝光。濫用與客戶的交易慣例的做法與此前曝出類似醜聞的神戶製鋼所和三菱材料如出一轍。日本的材料行業一直宣傳其「高品質」、並對日本的産品製造的基礎形成支撐。而接二連三的違規行為或進一步加深外界對日本材料行業的懷疑眼光。
![]() |
在記者會上低頭道歉的東麗高層(最左邊為東麗社長日覺昭廣,28日上午,kyodo) |
發生違規行為的是東麗旗下子公司Toray Hybrid Cord(簡稱:THC,位於愛知縣西尾市)。針對被稱為「輪胎簾布」(tire cord)的加強輪胎強度的材料,篡改了相關品質數據。在檢測工序,儘管顯示這種輪胎加強材料的強度的「強力」為258牛頓,但篡改為與客戶簽約的260牛頓。東麗解釋稱,這是不到1%的「微小誤差」。
此次東麗的做法也濫用了如有客戶同意、可供應不符合標準的産品的「特別採用」制度。在Toray Hybrid Cord,2008年就任的品質保證室室長及其後任連續2任,篡改了汽車用輪胎和輪帶的加強材料的品質數據。
東麗方面稱,判斷認為品質誤差「很微小,沒有問題」。在法律和安全性上沒有問題,客戶也沒有提出投訴,因此持續供貨。該公司社長鈴木信博表示「省去了不合規産品出現時徵求客戶同意的麻煩」。由於過度重視交貨期和成本,忽視了對客戶的説明以及在製造一線改善品質的努力。
同屬材料行業的三菱化學控股集團的社長越智仁也對解釋稱,「美歐1990年代展開IT投資,推進了檢測的自動化,但日本因日元升值等影響,未能展開防止違規的設備投資」。
在此次東麗問題發生的2008年以後,由於雷曼危機、日元升值和東日本大地震導致的能源費暴漲等,日本國內各汽車企業日益要求零部件廠商削減成本。各材料廠商也為維持交易,濫用了「特別採用」制度,以矇混過關。
東麗自發現問題過去約1年零4個月才宣佈。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28日下午的記者會上表示,「(東麗是)經團連會長的出身母體。在整個産業界共享調查結果、避免同樣案例再次發生非常重要」,敦促産業界避免日本産品製造的信譽喪失進一步擴大。
在機構投資者之間,作為有潛力的投資對象,選擇重視社會責任、環境和公司治理的企業的「ESG投資」已成為潮流。如果失去信賴,吸引投資將日趨困難。今後,如果構建避免違規行為的品質保證和檢測的自動化系統,將成為行業共同的課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9100.38 | -584.99 | 04/20 | close |
日經亞洲300 | 1838.60 | 1.63 | 04/20 | close |
美元/日元 | 108.10 | -0.30 | 04/21 | 08:38 |
美元/人民元 | 6.4985 | 0.0000 | 04/21 | close |
道瓊斯指數 | 33821.30 | -256.33 | 04/20 | close |
富時100 | 6859.870 | -140.210 | 04/20 | close |
上海綜合 | 3472.9427 | -4.6058 | 04/20 | close |
恒生指數 | 29135.73 | 29.58 | 04/20 | close |
紐約黃金 | 1777.3 | 7.9 | 04/20 |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