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變「小」了
2018/12/13
日本企業正趨於「小型化」。和2000年底相比,美國上市企業的平均市值增長至2.6倍,日本上市企業僅增長至1.7倍,日本企業沒能跟上全球的企業大型化趨勢。不少觀點指出,日本企業的重組等「新陳代謝」速度緩慢,造成了增長力的差距。調整企業的競爭環境等成為今後課題。
日本上市企業市值被中國反超
2000年底,日本上市企業的平均市值為9.9億美元,到2017年底增至17億美元。而美國卻從27.5億美元大幅增長至72.3億美元,「美日之差」從2.8倍擴大至4.3倍。一方面,中國上市企業的平均市值從5億美元增長至27億美元,增長至5.4倍,超過日本。「中日之差」從0.5倍擴大至1.6倍。
![]() |
其背景是,美國的亞馬遜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中國的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控股等年輕互聯網企業快速成長。在日本企業方面,雖然軟銀集團和迅銷控股等企業表現堅挺,但是在新興成長企業的數量和股票總市值的增長方式等方面表現遜色。
具體原因包括日本的互聯網經濟慢人一步、作為基礎的日本經濟疲軟、放寬限制的動作緩慢、企業經營者想法保守、包括外語能力在內的有全球視野的人才短缺等。日本帝京大學教授宿輪純一指出,其中尤為深刻的問題是「從國際上來看,日本企業的新陳代謝速度緩慢」。
為了確認這一觀點,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推算了日本上市企業的「平均壽命」。例如,交易所裏年均有100家上市企業(包括期間新上市的企業),如果有10家企業下市,則1年將有10分之1的企業在股市消失。所有企業完成更替需要10年,那麼上市企業的「平均壽命(維持上市的年數的平均值)」為10年。
![]() |
按照這種算法,2017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企業的平均壽命為15年,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為9年。而在日本交易所上市的企業的平均壽命為89年,極端長壽。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8864.32 | -65.79 | 03/05 | close |
日經亞洲300 | 1823.70 | -10.55 | 03/05 | close |
美元/日元 | 108.31 | 0.05 | 03/08 | 07:28 |
美元/人民元 | 6.4958 | 0.0000 | 03/07 | 22:06 |
道瓊斯指數 | 31496.30 | 572.16 | 03/05 | close |
富時100 | 6630.520 | -20.360 | 03/05 | close |
上海綜合 | 3501.9867 | -1.5049 | 03/05 | close |
恒生指數 | 29098.29 | -138.50 | 03/05 | close |
紐約黃金 | 1698.0 | -2.2 | 03/05 |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