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個人電腦落敗記
2018/06/07
東芝6月5日宣佈將個人電腦業務出售給夏普。東芝曾是推出全球首款筆記本電腦「dynabook」的先驅,今後其個人電腦業務將在實質上併入夏普母公司台灣鴻海精密工業旗下。此外,NEC和富士通也已將個人電腦業務出售給中國企業,可以説日企在個人電腦領域敗給了外資。其背後暴露出標準化、低價化和商品策劃力等日本企業在産品製造方面的弱點。
![]() |
東京都千代田區的電腦店 |
NEC未及時擺脫自主標準
三菱電機、日立製作所、雅馬哈、TOMY(現為TAKARA TOMY),這些都是曾在1980年代的個人電腦黎明期開展業務的企業,不少企業現在已經撤出。各家企業曾瞄準個人電腦業務,將其作為取代家電的增長市場。
其中最為積極的是NEC。當時個人電腦的主流是基於美國IBM公開的性能參數的「IBM兼容機」,而NEC于1982年推出了自主標準的「PC-98系列」。其份額一度達到日本國內的一半以上,PC-98系列被稱為日本國産個人電腦的代名詞。而東芝1985年推出的「dynabook」是IBM兼容機。
NEC的大本營瓦解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前後,當時美國微軟的操作系統 「Windows」及採用美國英特爾(Intel)中央處理器(CPU)的機型開始成為個人電腦的行業標準。尤其是1995年支持互聯網的「Windows95」問世以後,「Wintel」(將Windows和Intel結合而成的詞彙)架構的電腦的存在感一下子提高。NEC將美國個人電腦廠商帕卡德·貝爾(Packard Bell)收入旗下,試圖與Wintel電腦展開對抗,但一度敗於標準化之爭的代價很大,差距並未縮小。
戴爾的「直銷模式」價格競爭力強
1995年日本國內個人電腦市場的出貨量為511萬台,同比增長70%,到了2000年猛增至1141萬台,5年時間翻了一倍。個人電腦進入普及期、價格競爭正式打響後,美國戴爾實現了快速增長。戴爾通過網路銷售按需訂製産品的「直銷模式」降低了銷售價格,其擴充客服中心、重視售後服務的姿態也得到顧客的認可。而日本企業還像過去一樣,依賴信息設備經銷商等銷售渠道,無法對抗運用網路時代的業務模式、推進低價化的戴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8864.32 | -65.79 | 03/05 | close |
日經亞洲300 | 1823.70 | -10.55 | 03/05 | close |
美元/日元 | 108.43 | 0.17 | 03/08 | 06:23 |
美元/人民元 | 6.4958 | 0.0000 | 03/07 | close |
道瓊斯指數 | 31496.30 | 572.16 | 03/05 | close |
富時100 | 6630.520 | -20.360 | 03/05 | close |
上海綜合 | 3501.9867 | -1.5049 | 03/05 | close |
恒生指數 | 29098.29 | -138.50 | 03/05 | close |
紐約黃金 | 1698.0 | -2.2 | 03/05 |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