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000名頂級技術人員流向中韓企業
2017/12/20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獲悉,在從1970年代中期開始的大約40年裏,日本機電企業至少有1000多名國內頂級技術人員流向以中國和韓國為中心的亞洲企業。中韓等國家主要邀請90年代以後因大量裁員而多出的日本核心人才,這些人才為亞洲企業的飛躍做出了重要貢獻。雖然日本人才向中韓等國家的流動似乎已經過了高峰期,但先進技術可能會繼續流向國外,日本政府也開始討論應對措施。
「技術實力強的人才正在外流」,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主任研究官藤原綾乃對1976年至2015年春季的約40年的人才動向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日本機電企業的技術人員有490人流入韓國企業,196人流入中國大陸企業,還有350人進入台灣和泰國等的企業。
藤原綾乃利用大數據對這40年裏亞洲境內的技術專利內容進行整理,對比在日本企業任職時申請專利的姓名與轉職海外後姓名一致的案例,確定了外流人才的數量。僅專利中出現名字的高級技術人員總數就超過1000人,實際外流的人數應該更多。
年輕人才也大量外流
在轉職海外企業的日本人才中,韓國有40%以上、中國有近30%來自日立製作所和松下等日本國內的8大企業。較之於快退休的人,相對比較年輕的人才佔比更高,中國有90%以上、韓國有70%以上都在50歲以下。藤原表示其中很多是獲得了經常被引用專利的「日本頂級人才」。
日本人才向中韓的大移動加速是在2000年代。因IT泡沫破滅和雷曼危機陷入業績低迷的日本爾必達記憶體2012年破産。日本瑞薩電子被迫實施了裁掉一半員工的徹底改革,失去立足之地的優秀半導體技術人員大多都到海外去尋找大展身手的場所。據受到中國企業邀請的一位日本技術人員透露,「2000年代中期有數千名日本技術人員在中國」。此次調查的技術人員只是冰山一角。
9月中旬,在距離韓國首爾西南30公里左右的安山市一家智慧手機電子零部件企業的工廠裏,2012年從三星集團跳槽過來的高井啟二(46歲,化名)正在指導改善産品質量。
「三星集團正在為新工廠尋找技術人員」,2005年在日本一家電子零部件公司擔任新技術開發組組長的高井接到了獵頭公司的邀請。條件非常誘人,不僅年收入能提高30%以上,還為單身人士提供三室一廳的住房等。哪怕2012年離開三星後,高井憑藉曾在三星任職的良好聲譽,重新在韓國找工作也沒有遇到任何困難。
![]() |
中韓企業實現了迅猛成長。日經旗下QUICK FactSet的數據顯示,韓國三星電子2016財年(截至2016年12月)的銷售額換算成日元約為20萬億日元,過去10年裏翻了一番。中國華為技術的銷售額也增加至5倍以上。而在此期間,日本企業的銷售額則基本持平,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
上文提到的那名在中國工作的日本技術人員指出:「中國企業不到3年能完全複製技術」。隨著技術實力大幅提高,韓國企業挖日本人才的情況被認為告一段落,但藤原綾乃認為中國等國家「今後會繼續錄用日本技術人員」。
提供5000萬日元的成果報酬
「年薪3000萬日元。工廠步入正軌後還提供5000萬日元的成果報酬」,2017年春季,在東芝四日市工廠工作的一位40多歲半導體技術人員接到了自稱是獵頭公司的熱情邀請,對方表示「在中國工作3年就能賺到很多錢」。對開始量産半導體的中國企業來説,決定出售給日美韓聯盟的東芝記憶體是技術人員的寶庫。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9683.37 | 40.68 | 04/16 | close |
日經亞洲300 | 1835.82 | 7.91 | 04/16 | close |
美元/日元 | 108.77 | -0.04 | 04/17 | 05:03 |
美元/人民元 | 6.5199 | -0.0019 | 04/16 | 19:52 |
道瓊斯指數 | 34190.60 | 154.61 | 04/16 | 15:58 |
富時100 | 7019.530 | 36.030 | 04/16 | close |
上海綜合 | 3426.6178 | 27.6303 | 04/16 | close |
恒生指數 | 28969.71 | 176.57 | 04/16 | close |
紐約黃金 | 1765.4 | 30.5 | 04/15 |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