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不得不調整融資戰略
2020/05/21
中國企業正被迫調整融資戰略。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提出更為嚴格的新上市標準,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的難度加大。已有知名半導體企業宣佈在上海上市,電子商務(EC)企業和遊戲企業將在香港上市的猜測也浮出水面。中國政府放寬了本土股市的上市標準,鼓勵在美國上市企業「回歸」。
5月19日之前公佈的納斯達克上市標準調整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對申請上市的企業的審計情況進行比以往更為嚴格的審查。雖然沒有指名中國企業,但很多觀點認為,以納斯達克上市為目標的大多數國外企業為中國企業,新標準其實針對的是中國企業。
![]() |
圍繞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中美兩國正在持續交鋒。一些中國企業認為在美國融資的難度會加大,並著手調整戰略。
5日,半導體代工企業中芯國際(SMIC)宣佈,將謀求在高科技企業聚集的上海「科創板」上市。準備融資250億元人民幣,推進半導體的微細化。該公司表示2020年的投資額將比以往增加3成,「達到43億美元」(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打算通過上市來籌集所需的部分資金。
中芯國際2019年取消了赴美上市計劃,改為只在香港上市。上海社會科學院主任周宇表示,由於川普政府先後對中興通訊(ZTE)、華為等企業採取制裁措施,中國開始研究如何避免在資本方面過於依賴美國。
2019年,阿里巴巴集團在香港上市,實現了在美國以外市場的二次上市。同樣已在美國上市的電商大型企業京東集團和遊戲公司網易也以在香港上市為目標,啟動了相關工作。雖然美國和香港的投資者群體有重疊,但可以避免因為美國方面突然加強管制而被迫採取應對措施的風險。
美方意識到,負責中國企業會計審計的審計法人不接受美國相關部門的調查,無法保證財務報告的可信度。新興咖啡連鎖企業瑞幸咖啡的財務造假問題讓美國相關部門堅定了決心。
美國的頻繁打壓降低了中國企業的上市積極性。截至5月中旬,2020年在美國市場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的中國企業只有10家左右。儘管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企業)泡沫崩潰等,但與數量保持在30~40家的2018年和2019年相比,2020年出現大幅減少。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8771.08 | -788.02 | 03/04 | 12:58 |
日經亞洲300 | 1832.00 | -41.16 | 03/04 | 12:58 |
美元/日元 | 107.06 | 0.25 | 03/04 | 12:53 |
美元/人民元 | 6.4698 | 0.0029 | 03/04 | 03:53 |
道瓊斯指數 | 31270.09 | -121.43 | 03/03 | close |
富時100 | 6675.470 | 61.720 | 03/03 | close |
上海綜合 | 3520.2410 | -56.6635 | 03/04 | 11:30 |
恒生指數 | 29155.28 | -725.14 | 03/04 | 11:42 |
紐約黃金 | 1715.3 | -17.8 | 03/03 |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