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全球份額:中遠海運貨櫃運力躋身前3
2019/08/12
2018年,顯示全球貨櫃船運輸能力的裝載量為2194萬1406 TEU(20英呎貨櫃),比2017年增加5.5%,自2001年以後連續18年增加。但與其説需求強勁,不如説船舶的大型化和供應過剩導致運輸量增加,運費徘徊在較低水準。各家海運企業的經營基礎被削弱,展開了合縱連橫。結果,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躍居第3位,中國企業的存在感正在提高。
![]() |
第1位繼2017年之後仍是A.P.穆勒-馬士基集團(A.P. Moller-Maersk,丹麥)。船舶數從741艘減為707艘,減少5%。但由於推進大型化,裝載量約為398萬TEU,與上年持平。在北美航線和歐洲航線,如果裝載量達到2萬TEU級別的超大型船以接近滿載的狀態運營,可以抑製成本。在燃料費上升等令人擔憂的背景下,大型船舶能實現高效運輸,船舶大型化今後或將在全球範圍內推進。
居第2位的地中海航運公司(MSC,瑞士)也增加了船舶數和裝載量。從裝載量超過7500 TEU的大型船的航運數量來看,地中海航運已經超過馬士基,排在行業首位,計劃今後繼續增加大型船。
第3位是中國遠洋海運集團。通過收購香港貨櫃船企業東方海外(OOCL),迅速提高了份額。在海運領域,根據全球貨物量和船舶供給能力來確定運費,不計後果的擴張有可能勒緊自己的脖子。另一方面,中遠海運屬於國有企業,經營資本雄厚,在一定程度上不受行情影響。有日本的海運企業表示,「令人害怕」。
在日本企業方面,日本郵船、商船三井和川崎汽船3家整合貨櫃業務而成的Ocean Network Express(ONE)自2018年啟動營業,全球份額為7%,排在第6位。
即使是運輸相同貨物,貨主為分散海難事故和延誤風險而委託多家航運企業的情況也很多。隨著ONE的整合,日資貨櫃船企業變為1家,外國的海運企業認為「將有機會獲得此前難以得到的訂單」。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 |
![]() |
HotNews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8631.45 | -125.41 | 01/22 | close |
日經亞洲300 | 1859.47 | -23.42 | 01/22 | close |
美元/日元 | 103.67 | 0.15 | 01/22 | 19:48 |
美元/人民元 | 6.4764 | 0.0153 | 01/22 | 10:46 |
道瓊斯指數 | 31176.01 | -12.37 | 01/21 | close |
富時100 | 6674.590 | -40.830 | 01/22 | 10:38 |
上海綜合 | 3606.7496 | -14.5145 | 01/22 | close |
恒生指數 | 29447.85 | -479.91 | 01/22 | close |
紐約黃金 | 1865.3 | -0.6 | 01/21 |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