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AI人才:10%在中國 50%在美國
2019/06/05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日前獲悉,主導人工智慧(AI)研究和開發的約半數頂尖人才集中於美國。日本的人才僅佔全球的不到4%,落後於中國和英國。對日本而言,在海外接受專業教育的AI人才很少,欠缺人才多樣性等課題也浮出水面。AI是數據經濟的核心技術。如果負責最尖端研究的群體薄弱,日本的競爭力有可能下降。日本政府和企業已開始採取行動。
加拿大的AI初創企業「Element AI」根據2018年內在21個國際學會上發表的論文調查了作者人數和經歷,統計了頂尖AI人才的分佈。
![]() |
調查顯示,全球有2.24萬AI方面的頂尖人才。其中約半數在美國(1萬295人),其次是中國(2525人)佔到1成。英國(1475人)、德國(935人)和加拿大(815人)次之。日本以805人排在第6位,僅佔到整體約3.6%。
日本的人才質量也成為課題。調查顯示,日本的人才缺乏多樣性。與其他國家相比,在海外接受過專門教育的國際型人才在日本很少。在外國學習之後,去日本企業工作的比率僅為17%,在17個主要國家和地區中排在倒數第2位。此外,日本女性人才的比率最低,僅有9%,是全球平均(18%)的一半。
以多樣性的成員推進AI開發很重要。通過研究者之間的人脈接觸最尖端技術,容易推動共同研究。據稱由相同人種和性別團隊打造的AI進行判斷時容易出現偏頗。
在最尖端的AI研究方面,提高數據分析效率、消除分析偏頗的技術、淺顯易懂地向外界展示判斷過程的手法等技術創新取得進展。大學與企業的共同研究也很多,這將直接推動各國企業的競爭力提高。
例如,2018年夏季在京都召開的國際學會上,筑波大學準教授秋本洋平獲得最優秀論文獎。他研究的是使提高AI判斷精度的開發工作自動化。這有助於大幅削減AI開發週期和成本。
秋本準教授曾任職於法國的國立研究所,他指出「在國際學會上,日本人發表的論文數量很少,存在感很低」,對日本研究人才的短缺感到擔憂。原因之一被認為是日本的教育政策落後。秋本表示,「AI領域的新發現源於高等數學知識的情況正在增加,但日本跨越領域的研究體制薄弱」。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 |
![]() |
HotNews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8749.22 | 117.77 | 01/25 | 11:21 |
日經亞洲300 | 1876.05 | 16.58 | 01/25 | 11:21 |
美元/日元 | 103.80 | 0.13 | 01/25 | 11:16 |
美元/人民元 | 6.4843 | 0.0034 | 01/25 | 02:16 |
道瓊斯指數 | 30996.98 | -179.03 | 01/22 | close |
富時100 | 6695.070 | -20.350 | 01/22 | close |
上海綜合 | 3603.1388 | -3.6108 | 01/25 | 10:06 |
恒生指數 | 29776.04 | 328.19 | 01/25 | 10:05 |
紐約黃金 | 1855.7 | -9.6 | 01/22 |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