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陷入「貧窮循環」?
2019/03/20
日本的工資水平在世界範圍內大幅落後。最近數年同步提高工資得到恢復,但觀察過去20年的時薪,日本下降9%,在主要國家中唯一出現下滑。由於以維持國際競爭力為由壓低工資,工資低於歐美。由於保留低工資,生産效率低的工作的效率未能提高。同時轉向附加值高的工作的行動遲緩,工資難以提高。日本今後能否擺脫「貧窮循環」呢?
「希望報答努力的人、持續成長的人」,豐田在2019年的春季勞資談判中,提出重新評估包括調整基礎工資在內的工資制度。勞資雙方在展開磋商。
統一招聘應屆畢業生,採用終身雇用和年功序列(論資排輩),避免在升職和晉級上形成極端差異。豐田是這種日本式人事和工資體系的引導者。
![]() |
但是,在純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等領域,美國IT(信息化技術)企業成為競爭對手,競爭環境發生劇變。在人工智慧(AI)等尖端領域已發展到人才的爭奪戰。社長豐田章男表示「這是關係到是生存下去,還是死亡的戰鬥」。危機感促使豐田擺脫基礎工資的提高。
通貨緊縮蕭條、日元升值、過剩設備與人員,自1990年代後半期起,製造業等採取包括降低工資在內的壓低工資舉措。在注意到時,日本的工資已經明顯落後於世界。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針對包括加班費在內的民間部門的總收入,計算了每名勞動者1小時的金額。將可以進行國際比較的2017年和1997年加以對比,在20年裏日本工資下降9%。在主要國國家中出現唯一的下降。英國增加87%,美國增加76%,法國增加66%,德國增加55%。韓國達到2.5倍。日本的平均年收入比美國低了3成。
日本以面臨金融危機的1997年為頂峰開始減少,到2012年減少12%。大企業通過定期加薪等維持了1%左右的加薪,但非正式員工增加,人均時薪出現減少。規定時薪最低水平的「最低工資」在最近3年裏維持3%左右的提高。不過,對象僅限於零工勞動者等一部分人,未能推高整體水平。
其背景是勞動生産率(附加值)的低迷。顯示每名勞動者1小時創造的成果的生産效率上升對提高工資來説是必須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8966.01 | -1202.26 | 02/26 | close |
日經亞洲300 | 1807.82 | -67.28 | 02/26 | close |
美元/日元 | 106.56 | 0.56 | 02/27 | 05:47 |
美元/人民元 | 6.4742 | 0.0203 | 02/26 | 18:49 |
道瓊斯指數 | 30932.37 | -469.64 | 02/26 | close |
富時100 | 6483.430 | -168.530 | 02/26 | close |
上海綜合 | 3509.0804 | -75.9654 | 02/26 | close |
恒生指數 | 28980.21 | -1093.96 | 02/26 | close |
紐約黃金 | 1728.1 | -46.3 | 02/26 |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