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開發「私人訂製」抗癌法
2018/10/07
在癌症治療領域,日企開啟了向每位患者提供最佳方法的「訂製型」道路。中外製藥最早將在2018年度內推出通過基因分析來選擇抗癌藥的服務。此外,柯尼卡美能達將於10月成立分析發病風險的新公司。美國谷歌和軟銀集團等IT企業也將可以説是終極個人信息的基因的解析定位為增長領域。大數據正在改變疑難病治療和新藥開發等的常識。
中外製藥將提供的服務被稱為「癌症基因組譜檢測」,一次性大量檢測癌症相關基因。癌症有時會因基因變異而發病,例如同樣是肺癌,由於變異的基因的種類不同,有效藥物也有所不同。該公司的服務將通過患者的癌症組織調查約320種基因變異,並將最佳藥物信息告知醫生。
![]() |
美國基礎醫學公司的研究所內(照片由該公司提供,Jon Chomitz攝) |
分析方法由母公司瑞士製藥企業羅氏公司的另一家子公司美國基礎醫學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開發。基因分析將委託該公司進行。該公司2017年從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獲得基因組(全部遺傳信息)分析服務的首個許可。目前已經為20多萬人提供服務。
有助於新藥開發
在日本國內,中外製藥于3月提出申請,預計2018年內獲得批准。日本的大學醫院和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在自由診療(不適用公共醫療保險的診療)中已經開始使用基因組譜檢測,而中外製藥的新服務預計將率先適用保險。有分析認為,患者個人負擔金額將從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約47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84萬元)降至數萬日元。中外製藥社長小坂達朗表示,「隨著使選擇適合每個人的抗癌藥成為可能,能實現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
![]() |
其他領域也出現了將基因用於醫療的趨勢。柯尼卡美能達將開始運作通過基因和蛋白質分析、促進訂製型醫療的新公司。該公司將運用收購的美國公司的技術,推出預測父母遺傳給孩子的癌症的發病風險的服務,並涉足用數據輔助製藥公司開發新藥的業務。新公司的社長益尾憲幹勁十足地表示,「希望有助於提高新藥開發的成功率」。
日本國內的癌症患者持續增加。據國立癌症研究中心預測,2018年新增癌症患者達到創歷史新高的101萬3600人,比2014年實際人數增加16%。日本國內醫療藥品的市場規模達到約10萬億日元,其中抗癌藥超過1萬億日元。
![]() |
報導評論
HotNews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1464.23 | 32.74 | 02/21 | close |
日經亞洲300 | 1309.69 | 2.34 | 02/21 | 15:55 |
美元/日元 | 110.75 | -0.14 | 02/21 | 15:50 |
美元/人民元 | 6.7065 | -0.0132 | 02/21 | 06:50 |
道瓊斯指數 | 25954.44 | 63.12 | 02/20 | close |
富時100 | 7228.620 | 49.450 | 02/20 | close |
上海綜合 | 2753.4370 | -7.7819 | 02/21 | 14:39 |
恒生指數 | 28535.10 | 21.05 | 02/21 | 14:39 |
紐約黃金 | 1343.3 | 3.2 | 02/20 | close |